你是不是也曾經覺得自己明明努力減重,卻遲遲無法突破瓶頸?最近,我有一位學員在高碳日做了一個簡單的調整:放棄超市的便宜餅乾甜點,改吃真正用奶油製作的千層蛋糕,結果卡關已久的體重竟然開始下降了!你沒看錯,問題的關鍵就在於超加工食品。
超加工食品為什麼影響減重?
你知道嗎?人造素食奶精、棕櫚油等成分可能正在悄悄引發你身體的慢性發炎反應。根據研究,長期處於慢性低度發炎狀態會嚴重影響你的代謝能力,使得減重更加困難。
近期研究指出,《JAMA Neurology》追蹤10,775名成人達8年,發現每天攝取超加工食品(UPFs)超過總熱量20%,認知能力衰退速度比低攝取者快了28%[註1]。英國的研究也顯示,從3歲開始大量食用超加工食品的孩子,到了8歲時智商明顯低於同齡孩子[註2]。
什麼是超加工食品(UPFs)?
其實加工食品並不全然不好,它最初源自二戰時期,為了延長食物保存期和增加營養價值而出現。然而,現代的食品業為追求口感和增加銷量,添加大量果糖、棕櫚油和化學調味料,製造出高糖、高油且低蛋白質的食品,這就是超加工食品。
為了輕鬆辨別食品的加工程度,你可以使用NOVA分類系統來自檢餐盤:
第一級:未加工/天然食材(如蔬果、生鮮肉類)
第二級:低度加工(如白飯、燕麥片)
第三級:中度加工但仍有營養價值(如冷凍魚柳條、罐裝豆泥、蛋白粉)
第四級:超加工食品(如餅乾、泡麵、人造奶精)
超加工食品的3大危害路徑
科學研究已經發現了超加工食品對人體的三條主要傷害路徑:
慢性低度發炎:精製糖、飽和脂肪和人工添加劑會增加腸道通透性,引發慢性發炎。
腸-腦軸失衡:降低腸道益菌多樣性,減少短鏈脂肪酸生成,損害大腦的功能與情緒調節能力。
微塑膠入侵:來自食品包裝的微塑膠可穿透血腦屏障,與發炎及氧化壓力產生協同傷害。
如何落實80/20健康擇食法則?
實踐80/20法則,即80%的飲食以1-3級加工食品為主,剩下20%可適度享受第四級食品。例如,在高碳水化合物日,可以選擇白米飯、天然麵包,但避免高度加工的餅乾、速食。
對於想補充蛋白質的人,蛋白粉(如乳清蛋白和大豆分離蛋白)屬於第三級加工食品,仍然富有營養價值,不會造成第四級食品的發炎反應,研究也證明適量蛋白粉有助於增肌減脂。
減重的過程不應該只有「熱量赤字」,透過減少超加工食品,讓身體從慢性發炎狀態中解脫,才是有效且健康的減重之道。
想了解更多飲食與健康資訊,歡迎持續關注我的部落格,讓我們一起遠離超加工食品,找回理想體態與健康生活!
參考資料:
[註1] Gonçalves NG, et al. Association Between Consumption of Ultraprocessed Foods and Cognitive Decline. JAMA Neurology. 2023;80(2):142-150.
[註2] Northstone K, et al. Processed food diet in early childhood may lower subsequent IQ. J Epidemiol Community Health. 2011.
[註3] Gao X, et al. High Ultra-Processed Food Intake and Prodromal Parkinson’s Symptoms. Neurology. 2025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