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21年9月24日 星期五

如何改善情緒性進食?


今天來聊一件比任何減重法都重要的問題。這個問題沒有克服,任何減重法都沒有用:#如何改善情緒性進食?提供四種方法。


「我都知道什麼能吃,什麼不該吃,可是待在家裏真的很難不往嘴裡塞食物啊!」這陣子看診,幾乎大家都面臨到這個問題。明明吃的很飽,卻又覺得嘴饞;或是渴望吃某種特定的食物,沒吃到就什麼事情都做不了,可能是肉桂捲,可能是各種零食。
仔細問起來,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:生活中有某種壓力,這些壓力自己未必有察覺,可能來自於工作,親密關係或是自我要求,或是環境的改變。
利用進食來舒緩自己的情緒,吃完之後往往會感覺到後悔,羞恥,甚至會有罪惡感。
#進食是無法完全和情緒脫鉤的,可以從兩方面來看。
第一,我們在嬰兒時期,我們就已經把吃東西和父母的擁抱相互連結,把食物和安慰以及安全感畫上等號。
第二,吃東西,尤其是甜食,會讓大腦分泌血清胺、多巴胺等神經傳導物質,讓我們覺得有愉悅感。除了進食,其實與人連結、完成目標等啦,也都會分泌這些神經傳導物質。
人是會傾向於追求安全感和快樂的。藉由飲食得到快樂,不應該是一件覺得羞恥的事情。但是如果太過,變成經常性的暴飲暴食,感到強烈的罪惡感,又再度影響情緒,我們就要想辦法處理這個問題了。
改善情緒化進食,我會有這些建議:
第一,#尋找其他應對壓力的取代性活動。當壓力來的時候,我們可以考慮進行其他開心的活動,像是打電動啦,和朋友聊天,出去散步等等,來取代進食。
如果運動會讓你開心的話,當然運動是最好的選擇;但是,這個取代性的活動,一定要是你 #真心想做的活動才行,我們得誠實面對自己。
第二點,#睡飽。睡不飽的時候,會導致壓力荷爾蒙上升,我們會更容易感覺到緊張和焦慮;而皮質醇也會讓身體儲存更多的能量,讓你更難以抵抗食物。
第三點,#喝足夠的水。由於飢餓和口渴的感覺,都由腦部的下視丘負責,因此有些人會混淆二種感覺,不小心吃過多的食物。
第四點,最重要的,#積極面對自己的情緒,找到自己的慢性壓力來源。也許我們可以暫時用飲食來舒緩自己的情緒,但是終究沒有辦法解決自身的問題。積極的和自己對話,誠實地聽內心的聲音,往往是解決情緒性進食一個非常重要的步驟。
和大家共勉~